芜湖梨簧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
芜湖梨簧戏: 是市井戏,也是草根戏,虽然明朝的正史《太平府志》记载当涂、芜湖、宁国立春日“妆戏到,征女伎”,《芜湖县志·名宦》记载,雍正七年(1668年)知县张鹫“去任时,沿途供帐,演剧送行”但是梨簧未曾得到皇家供奉,一直是老艺人自养自传。梨簧戏的名称可能是江淮春日:梨花为妆、丝竹伴奏,因名梨簧。梨簧戏也叫平安戏,源自老芜湖祈求赭山神姑保佑人寿年丰、四季平安。但我以为芜湖是水网地带,在船上生活的人有一颗“驿动的心”,只能祈求平安来规避暴风雨。大约在道光十年(1830年),芜湖东门外伍先生与奚仁潜师徒,组成了第一个职业性的梨簧戏班子。清朝一品大员黄钺告老寓芜写《于湖竹枝词》,把平安戏定名为“梨簧戏”。其时,外来徽斑唱腔和苏州评弹强势登陆芜湖,为了以本土化争取票友,梨簧戏索性改为“泥簧”戏或称篱簧,迎合芜湖下里巴人的口味。 城南还有李鸿章为小妾造的带花园的老房子,据说这个小妾会唱梨簧戏、爱穿香云纱。
戏剧导航
戏曲知识
- 武安傩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2019-01-27
- 万载花灯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2019-01-27
- 温州昆曲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2019-01-27
- 内蒙大秧歌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2019-01-27
- 广西师公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2019-01-27
- 南词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2019-01-27
- 湘剧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2019-01-27
- 南剧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2019-01-27
- 影子腔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2019-01-27
- 巴陵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2019-01-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