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腔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
秦腔也称“乱弹”,是现存最古老、最大的剧种,被誉为百戏之源,流行遍及中国西北地区的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宁夏、西藏一带。
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,分欢音、苦音两种,前者长于表现欢快、喜悦情绪;后者善于抒发悲愤、凄凉情感。依剧中情节和人物需要选择使用。板式有慢板、二六、代板、起板、尖板、滚板及花腔,拖腔尤富特色。主奏乐器为板胡,发音尖细清脆。
秦腔角色分为:老旦、正旦、小旦、花旦、武旦、媒旦、老生、须生、小生、大净、毛净、丑角等十几种。它表演朴实、粗犷、细腻、深刻,以情动人,富有夸张性。脚色行当分为四生、六旦、二净、一丑,计13门,又称“十三头网子”。它的剧目,数目将近3000个,多取材于历史故事,如“列国”、“三国”;也有神话、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。
戏剧导航
戏曲知识
- 常德花鼓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2019-01-27
- 南剧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2019-01-27
- 汉剧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2019-01-27
- 内蒙大秧歌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2019-01-27
- 陕西老腔皮影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2019-01-27
- 南昌采茶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2019-01-27
- 游春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2019-01-27
- 蒲剧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2019-01-27
- 侗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2019-01-27
- 抚州采茶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2019-01-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