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汾河湾》的来由
薛仁贵家中的事迹,自元曲中有薛仁贵荣归故里杂剧之后,关于此事的剧本,就出了很多。昆曲中有十几种,梆腔更多,皮黄由梆子腔改编的也不少,可以说是占戏剧事迹的一大部分。在唐朝中,比郭子仪、杨贵妃的事迹还多。单说他做官后回家的这一段,就有几种。乾嘉年间,昆曲里头有一本戏,名曰《射雁记》,就是现在皮黄梆子中《汾河湾》一戏所由来。现在所演的《汾河湾》,可以说完全是由《射雁记》改编而来。但昆曲的《射雁记》,词句并不十分好,且未列著者之名,不知出自何人之手。其中的情节,第一场先上鬼谷子,表白派遣道童,去救丁山等等的意思,末后还有薛仁贵之父母,也都上场,这大概是还没有离开元曲的规模。其余别的场子,就与现在的《汾河湾》差不了多少了。此戏大致是先由昆曲改成梆子腔,又由梆子腔改成皮黄,但是梆子腔的词句太不雅,例如二人让座的时候,都有“你坐我这个”一语,可算粗俗已极,动作也有许多地方欠雅。现在皮黄中的《汾河湾》不但比梆子腔雅,比昆腔的《射雁记》也好多了,然存留着梆子的气味还不少。
此戏旦角最重要者,为袖子,除打扫后窑,被唤出来,应挽袖之外,其他时候,无不重用。末尾二人双望门,旦角则于望时,必用双抖袖,此名为怒袖,必须极力往身后抖,才合理,才得样。前边两次出窑进窑,其身段美观与否,也全看袖子的抖法。我在此地,看的戏太少,还没见过合适的,只见过赵玉菁女士演此,还有旧日的规模。
(摘自 《京剧谈往录三编》)
戏剧导航
戏剧推荐
- 琼山区开展“双创”主题琼剧走进...2015-12-08
- 传统戏曲能否重现辉煌?2016-11-04
- 京剧界昨为青衣郭伟“悄然”义演2006-05-04
- “戏聚星期六”迎来第100场演出,...2011-09-03
- 剧团改革突破局限 古老戏曲文化...2017-02-20
- 姜昆 曲艺仍是被侵权的“重灾区”之一2009-12-02
- 2014“新松计划”浙江省青年话剧...2014-04-14
- 大型公益话剧《愿望树》将免费公演2013-06-19